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

    期次:第813期   



以担当诠释使命, 以行动淬炼初心。无论是在应急医院建设维保的战场上, 还是在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的行动中, 中建集团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 积极担当作为, 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

两度战“疫”者于景岳

  “我是一名有28年党龄的老党员, 作为2003年小汤山医院的援建者之一, 能参加到这场抗疫行动中, 是我的使命和光荣。 ” 中建一局北京应急改建口罩厂项目机电经理于景岳说道。

疫情发生以后, 口罩、 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紧缺, 北京也不例外。2月 17日, 由中建一局承建的北京应急改建口罩厂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 可日产民用防护口罩25万只, 月产达750万只, 最大产能900万只, 将极大缓解北京民用口罩的不足。


为了能最大程度压缩施工时间, 项目团队组建了一个 20 多人的微信群, 项目机电经理于景岳和大家一起进行方案、 设计攻关。经过商讨和研究, 确定项目的施工难点和关键, 在于人员和物料能否按时到位, 以及在特殊时期施工的安全防疫管控工作。经过与项目指挥部、 专业技术人员和下游分包商持续沟通协调, 项目团队将原本 1 个月的建设时间压缩到 6 天。 “早一天投产, 就多一份希望。 ” 于景岳在微信群里这样鼓励大家。

当时疫情形势比较严峻, 为了保障工友安全, 于景岳和同事们制定了详细的防疫方案, 涵盖了劳务人员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在进场前, 项目管理人员对他们全部进行动态轨迹查询, 确保没有离京记录……这些措施一一落实到位, 于景岳这才稍微放下心来。

进场后项目团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机电功能改造, 整个厂区需要增加荷载量, 在 2 天时间内, 要找到项目所需所有材料器件并且运送到位,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材料短缺,于景岳赶紧联系公司在供应商名单库中发出配件需求, 许多供应商连夜把开关元器件送到项目现场。与此同时, 于景岳也带着同事们, 在各家大型建材市场中寻找。有一次, 一家供货厂家送来物资, 但现场车辆无法通行, 只能徒手搬运。北京的寒风细雨, 夹杂着片片雪花, 让工地本就难走的道路更加泥泞。人手不够, 于景岳就带着项目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徒手搬运。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 物资全部搬运完毕。 “疫情当前, 能在行业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是我们这些央企员工的责任, 我一定要把它建好。 ” 于景岳说。

谈到17年前参建小汤山医院, 于景岳感慨万千, “这次疫情暴发后, 只用了半小时, 就拿出了之前小汤山医院的施工图纸支援火神山、 雷神山医院建设。我看到这条消息后, 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17年前的资料都被保管地这么好, 而且能随时调用, 为打赢防疫阻击战做贡献; 但更多的还是难过, 我希望这些资料永远地尘封下去,永远不要再拿出来。 ” (吴彰健)

“拼命三郎”孙振华

  17年前, 非典爆发, 27岁的孙振华作为施工员跟随中建五局施工队伍参与长沙安沙防疫医院建设, 见证了168个小时建成医院的建造奇迹。

17年后, 新冠疫情来袭, 44岁的孙振华再次投身战 “疫” 前线。而这次, 他担任的是中建五局三公司援建武汉雷神山医院现场总指挥、 临时党支部书记。

1月31日, 武汉发来紧急函件, 急需增派人员援建武汉雷神山医院。还没来得及考虑个人安全, 孙振华第一时间请战, “国家有难, 匹夫有责。我是党员, 我上! ”

孙振华的父亲也是老党员, 得知他要动身前往一线参与建设, 十分赞同, “组织有需要你就去吧! ” 父亲的话消除了他的全部顾虑。第二天, 孙振华和公司150余名首批援建人员一同坐上了前往雷神山工地的大巴。

孙振华接到的任务是 12天内要完成 B1、 B2两栋医护宿舍区合计4300平方米全部机电安装,A10、 A11栋隔离病房区近5000平方米的水、 电、暖通安装工作。他知道这一次又有得拼了。


在病房隔离区屋面, 工人正在进行送排风主管安装。每根主管有12米长、 300多斤, 两栋隔离病房就需安装80根, 覆盖2500平方米。当天, 气温骤降, 工人们站成一排, 徒手奋力推动眼前的风管, 推完一根紧接着推下一根。 “一、 二、 三, 加油! ” 孙振华和工友们一边喊着口号, 一边使劲推着眼前的 “大块头” , 一天下来, 嗓子哑了, 走路都得扶着腰。

为赶施工进度, 现场很多工人在连续工作24小时以后, 只睡三四个小时, 又得连续干上一整天。大家都严重缺少睡眠, 为确保施工安全, 孙振华干脆把自己的行军床搬到了现场, 但即便到了深夜他也从不敢熟睡, 他手里一直拿着一个对讲机, 不敢错过任何一次喊话。

从2月1日晚上进场到雷神山验收交付, 孙振华从未下过 “火线” 。他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从进度到材料到货情况, 从人员到岗到卫生防护工作, 件件都是耽误不得、 不能马虎的大事。

物资到场后, 他反复叮嘱物资组5名管理人员, “我们出不起错! ” 工期再紧张、 现场再急也要确保现场物资使用规范。

有些工友对自身防护不够重视, 他和医疗、安全小组管理人员就守在物资派发处下达死命令, “防疫中草药液一定要喝完!口罩要佩戴规范!口罩和橡胶手套不能随意摘下……” 他始终相信, 多一份提醒, 多一份警惕, 工人们就能多一份保障。

孙振华和 400 余名援建人员 12 天时间完成了平时需要 6 个月方能完成的医院建设任务。“非典时期创造的奇迹再次发生了! ” 孙振华自豪地说道。 (陈红、 刘扬)

抗疫“管家”彭来雨

  “妈, 我回来了。 ”挂了电话, 彭来雨萦绕 11 天的心事终于放下。坐在定点隔离酒店的窗前, 远望着高楼林立、 寂静无声的世界, “无尽的远方, 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

2月3日, 中建八局一公司接到上级指令, 火速组建突击队驰援武汉雷神山, 彭来雨有幸成为35名光荣的 “逆行者” 之一。

历经10小时跋涉, 4日凌晨3点到达后迅速筹备开工事宜, 7点召集先遣队23名管理人员、 97名工人, 面对党旗与司旗, 彭来雨带领大家庄严誓师: “……令行禁止、 使命必达, 召之即来、 战则必胜……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坚决打赢雷神山建设攻坚战! ” 初春的武汉清晨尚很清冷, 但大家仍感到一股热血在沸腾: 雷神山战役打响了!

彭来雨作为雷神山援建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主要负责现场防疫、 后勤与思想保障及紧急协调, 既是指挥员, 又是战斗员, 更是监督员。彭来雨深知, 任务必须在4天里完成, 保证工程既快又优、 既清且廉, 也要保证把 35 名管理人员、202名劳务工人安全带回。

根据人员流动频繁的实际情况, 实行生活区整体动态消毒、 人员转运车辆按班次消毒, 消毒频率提高至每日3次; 每日3次与值班人员进行全员体温检测。

彭来雨说, “发现问题不解决, 就不是真正地站在前线, 更不是战在前线” 。体温检测这样简单的事情, 在前线有着不简单的分量。当他发现低温条件下额温枪与耳温枪误差较大, 就跑遍了江夏区的药店, 为每人配备了水银体温计; 连日作战使防护用品告急, 他就紧急协调联络, 从济南调拨1300只KF94标准口罩, 并给室外通风系统作业人员全部配备了防护眼镜。


“现场施工工人分别从河南、 安徽、 湖北等11家劳务队伍中临时抽调, 危急时刻他们能冒死驰援已是大义之举, 按规定及时发放薪酬, 是我们的责任。 ” 彭来雨将工资发放作为监督重点, 带领突击队党员、 农民工党员连续一天一夜建立了完善的劳务信息花名册; 成立了现场临时决策小组, 每次工资发放均采取民主决策, 确保每一笔支出合规。

各项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使项目团队顺利抢工, 保证了工程优质高效。突击队的工作也获得相关方高度认可, 并在原工作范围基础上新增A1公共区域电气、 给排水、 消防工程及施工难度最大的公共区域通风空调系统施工。

面对全国人民的 “云监工” , 彭来雨说, “我们没有辜负组织期望, 克服防疫医院要求高、 现场材料稀缺、 天气多变、 后勤保障困难等重重阻力, 实现 3 天通电、 4 天通水、 7 天通风并一次性验收通过。 ” (雨 来)

巾帼“女将”孔卉楠

   “把最着急的工作分给我! ”这个说话嗓门显得有些大声的, 是中建科工深圳应急医院项目大宗材料应急招采党员特战队的队长孔卉楠, 她同时也是项目为数不多的“女将” 之一。

孔卉楠说她以前说话没有这么大声,“项目人多, 尤其我们商务办公室, 进进出出各种人, 不吼两下根本没人听得到。 ”

孔卉楠是主动申请, 最早进场的一批同事之一, 早在大年初五就已经到了前线。 “商务工作一定是要先行的, 尤其是只有 20 天工期的这个项目, 你不走在前面, 后面所有人都得等你。 ” 深知时间的宝贵, 从一开始, 孔卉楠就进入到了战斗状态, 在接到项目启动命令后不到 10 个小时的时间, 几十通电话, 最终锁定了5家级配碎石、 混凝土、 钢筋材料供应商, 并储备了 6 家作备选应急单位。

看起来, 似乎问题已经解决了, 谁知道, 对孔卉楠来说, 问题才刚刚开始。正值春节期间,而且也是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 很多人员都回家过年了, 很多地区的交通处于中断的状态。虽然材料是有了, 但运输材料的司机却十分缺人, 这让原本信心满满的孔卉楠一下子没有了底。 “当时恨不能自己去把那些材料拉回来。 ” 孔卉楠说。


在反复与供货商沟通无果后, 孔卉楠最终只能求助于朋友圈, 她把急需运输货车的消息编成了一个小短句, 并在后面附上了自己的电话, 孤注一掷, 她就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出来。 “大概也就几分钟, 电话就来了。 ” 后面就是应接不暇的电话, 最终经过反复沟通确认, 孔卉楠共计寻找到30家运输单位协助材料运输, 她连夜和供应单位协商, 最终锁定256台泥头车来运输材料, 后续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后来, 当事情告一段落后, 孔卉楠打开朋友圈翻了翻, 才发现, 原来她几乎所有的好友都在朋友圈复制转发了她的消息, 那一刻她坦言非常感动, “所有人都在力所能及地为项目出力。 ”在那天晚上, 孔卉楠还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是一家供应级配碎石企业的老板, 还是一名退伍军人, 在朋友圈看到孔卉楠的求助消息后第一时间便拨打了她的电话, 表示在这个特殊时期愿意以平时价格为项目建设提供材料与运输。

孔卉楠一直在项目上, 十几天没有回过家。“也不敢回去, 怕万一有个啥事儿, 那就太可怕了。 ” 孔卉楠说, 等撤场后, 按照公司的规定认真隔离, 等隔离完了, 到那时候再给她两岁的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说实话, 项目现在都已经完工了, 还有人打电话问我需不需要货车。 ” 孔卉楠笑着说。 (张敬阳、 彭阳)

“疫”线入党张雷

  2月3日上午, 中建安装援建雷神山医院的通知一发出, 正在湖北荆州过春节的上海公司项管部经理张雷立即主动 “请战” 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 张雷说, “我刚好在湖北, 援建医院又是我熟悉的技术领域, 作为中建安装的一份子, 我义不容辞。 ”

当天晚上7点, 与妻女及父母道别后, 张雷从荆门钟祥出发, 历经6个小时, 于2月4日凌晨1点到达雷神山项目部。赶到现场后, 张雷马不停蹄进入工地熟悉情况, 与现场管理人员和分包负责人沟通项目的施工安排和进度,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一直忙到凌晨5点。


中建安装负责施工的15和16病区, 指挥部要求2月5日必须竣工移交, 施工时间不到48小时,可谓时间紧、 任务重。4日上午9点, 只休息了两个小时的张雷, 参加完中建安装指挥部现场任务分工会后, 立即对分包进行了交底, 并监督分包人员按计划施工。由于他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优秀的行动力, 现场施工很快打开局面, 水、电、 暖的安装稳步推进。

在疫情之中, 工人的人身安全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63名援建人员的身心健康, 张雷每天都亲自督促管理人员及时给工友分发口罩,时刻不忘提醒工友们做好防护措施,做好他们的心理安抚工作。既要协调人力物力, 把控现场施工进度, 又要负责后勤保障, 保证防护物资及时发放。

张雷每天25000多步的足迹遍布整个施工区域, 每天近百个协调电话, 数千条微信消息成为工作常态。忙起来, 吃饭只能在工地匆匆吃一碗泡面。40 多个小时的战斗时间, 现场工人实行“两班倒” 工作制, 但张雷总共加起来只睡了不到5个小时。最终, 15、 16病区于2月5日如期交付。

2月6日上午, 中建安装又接到了6号病区的施工任务。张雷未做任何休整, 立即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每天不到5小时的睡眠, 近百个工作电话的状态仍在继续……有时候, 材料和设备无法正常到位, 张雷需要自己去整个工地寻找、 搬运。湖北天气寒冷, 施工条件相当艰苦, 经常喝不到热水, 张雷的嘴唇都干裂了。但在战 “疫” 面前,他说, “困难是一时的, 只要大家众志成城, 团结一致, 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紧张的工作持续了7天, 6号病区于2月12日顺利移交, 张雷带领团队又一次圆满完成了这 “不可能完成” 的任务。

面对雷神山医院项目顺利交付, 张雷谦虚地说: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那些白衣天使、 解放军战士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钦佩的人! ”近日, 张雷因在援建雷神山医院中表现突出, 已火线发展入党。 (曹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