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建集团驰援建成北京首座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
历经20天的持续艰苦奋战,北京疫情防控趋稳向好态势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成果持续扩大。越是在持续向好发展态势下,越要戒骄戒躁,越要保持清醒头脑。中建集团在京单位在抓实抓细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基础上 ,努力践行央企担当,齐心打造安全堡垒,全力为北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党旗引领,一马当先冲在前
6 月 18 日,中建一局党委成立临时党支部,派出 17名党员干部、团员青年,驰援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附近的宜兰园小区(一区、二区)、周边老旧平房区、新发地市场前线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全力配合服务社区内 1500 余户 4000 余人,共同筑牢首都疫情防线。
在志愿服务期间,志愿者平均每天为居民送快递 900余件,搬运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总重约 1500 斤;每人每天平均走1.5 万步、工作 13 小时;对社区 9 栋楼、50个单元,约 600 平方米的 23 个点位进行全面消杀……志愿者们成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医疗帮手”和“社区物业工作者”,全力保障封闭社区的居民正常生活。
党员梁骁来到宜兰园二区每天清扫小区垃圾,连续 2 天 20 多小时,他和其他志愿者共清扫出 7 卡车、约 6.5 吨重的垃圾。党员柴义军负责社区消杀工作,每次卸下喷雾器,他的肩膀都会留下两道深红色的勒痕。张秀男连续工作为社区居民运送蔬菜和西瓜。桂王闻达负责帮助老人登录补充个人信息,每天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为避免去洗手间,他不敢多喝水,嗓子早已干哑。党员何艮艮负责配合医生核酸检测,在烈日高温下努力工作,担当责任。
团结一心,责无旁贷合力战
“二组全部返回住地休息,兄弟们,明天继续战斗!”6 月 28 日晚,来自中建二局的熊烽墙拿着手机敲下这句话。这一天,他连续工作9小时、搬运物资300斤……
和他一样的,还有来自中建二局 7 家子企业的 12 名青年党员和志愿者。自 6月 11日以来,北京新发地市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周边小区实行全封闭管理。按照北京市国资委部署和丰台团区委号召,这13人冲进了社区联防第一线。
在这里,他们分配物资、引导秩序、辅助核酸检测、安抚居民情绪……大家团结在一起战斗,但挑战也接踵而来。6 月 26日,党员孟德刚所在组负责的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当日小区物资库房内,快递等物资都“爆仓”了。他刚拉满一推车,小跑着到所负责的 15号楼物资发放点时,就被等待已久的居民团团围住。来来回回,孟德刚足足跑了 10趟还不止,可苦于人手不够,他还是遭到了居民的不理解。
“感觉今天的量是前两三天的总和,特别是快递多了好多,居民都急得不行。”晚上休息时,孟德刚有一丝丝委屈,但和“战友们”聊一聊,所有的不快即刻散去。第二天接着精力十足。等到第二天,社区又开始了二次核酸检测,所有人在检测前,必须接受体温测量。可有的人着急,想省略这一环节。孟德刚就用身体挡着单元门,一测一放行,一个都不少。这一役,有他们,一起扛。
闻“疫”而动,善战善成保平安
“小伙子,你快帮我看看,刚填好的信息怎么又没有啦?”当崔宇回复完一位居民的问题后,他的嗓子已经快发不出声音了。类似的问题,仅在 6 月 24 日下午,崔宇就回答了100余次。
6 月下旬,丰台区疫情防控急需人员支援,根据北京市国资委紧急部署,来自中建交通总部及下属 5 家单位的 10 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了志愿者先锋队,投入了首都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
“大家不要着急,已经填好信息的往右边走,老人孩子往左边走。”在核酸检测队伍的最前方,总能看到中建交通李冰的身影。排队人员多,老人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居民等待太久情绪焦躁等……各种状况层出不穷,李冰耐心地解答各种问题。他说:“要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我们党员要使巧劲,绝不能‘硬刚’。”
为使现场检测更加高效,李冰和志愿者们还因地制宜,采用“AB 排队法”,让行动不便的人站在 A 队,让其他人站在 B队,已经填好信息的优先排队,这样提升了待检人员的排队效率,还缓解了居民长时间等待的焦躁情绪。
夜幕降临,当志愿者们脱下防护服,双手被塑胶手套捂到浮肿,皮肤被浸泡到脱皮,衣服被汗水浸透能拧出水来,肩膀和腿上被磨出了水泡……
“姑娘,你这隔离服看着就闷,可得多喝水呀!”大爷大妈暖心的话语,让志愿者队伍中唯一的女性——中建交通投资管理公司的孙悦备受感动,
“我一度犹豫是否还要继续志愿服务,但听到这些暖心话语后,我打心眼里觉得这些天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保障战“疫”,迅速行动解忧难
6 月 30 日午夜的北京东华门街道崇内大街上,一辆 50吨的汽车吊辗转调整着角度,几个穿荧光绿马甲头戴安全帽的施工管理人员快速上前,指引车辆开进了同仁医院东院区核酸检测方舱的建设现场。这群人,正是几天前刚刚完成协和医院方舱建设的中建八局协和医院转化楼项目的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
从晚上 11点半方舱运抵同仁医院,到7 月 1 日凌晨 0 点 30 分三个集装箱式方舱吊装完毕。紧接着就位、找平、砌筑等工序连夜依次铺开,当天色大亮的时候,一排整齐的方舱已经在东院区就位。
“你们八局真不愧是参与过雷神山建设的铁军,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同仁医院负责人接过六把沉甸甸的新钥匙时高兴地说。
历经了两天、整整 51 小时后,八局的青年突击队和党员先锋队带着院方的感谢与信任凯旋!
除两处核酸检测方舱建设外,中建八局还驰援搭建了北京首座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助力采集样本的集中检测达日均10万人份,进一步提高了北京市核酸检测的效率和能力;配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设计研制集成正压防护、温度调节、触发消毒等功能的新一代移动式核酸检测采样站也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