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企文、巴轩)9 月 1 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央企走出去——加强交流合作 促进持续发展》一文,关注央企在海外推动合作交流的情况,其中《“鲁班精神”令人赞叹》一文,讲述中建集团高质量推进埃及新首都 CBD 项目建设的同时,也与当地民众在互通有无、交流互鉴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我曾赴中国 10 多个城市采访报道,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埃中友好合作的重要进程,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勤劳。”近日,在中国建筑埃及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以下简称新首都 CBD)项目多功能厅内,埃及《金字塔报》专栏作家卡迈勒·贾巴拉就中国发展、中国文化等话题讲述自己的见闻和体会。这是中建埃及举办的首场“中国书架”文化交流讲座,台下数十名埃及和中国工程师聚精会神聆听,不时同卡迈勒交流。
为了促进埃及城市发展,缓解人口和交通压力,2018年 3月,由中企承建的埃及新首都 CBD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包括 20 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其中,385 米高的标志塔已于今年 6 月封顶,是目前非洲最高的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中国精湛的超高层现代化施工技术让埃方频频竖起大拇指。
“这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不久前,开罗大学工程学院学生穆罕默德·萨拉赫在中企面向埃及高校举办的“建证幸福”开放日活动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一同登上了标志塔。他由衷表示:“中国工程师工作时的勤勤恳恳、精准无误让我印象深刻。我希望越来越多优秀的埃及工程师能加入中建,让更多雄伟建筑在埃及矗立!”艾因夏姆斯大学教授艾哈迈德·萨米指出:“通过参观与交流,我们对中国建造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
令埃及师生赞叹不已的,是中国企业对工程精益求精的“鲁班精神”。2020年春节前夕,中国境外首所“鲁班学院”在新首都 CBD 项目正式开课。课堂上,中国工程师对当地员工进行技能培训,讲解安全管理知识,并与开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开展线上交流,介绍项目中运用到的超高层建筑建造技术。中企还以中国春节为契机,向当地员工和埃及高校师生展示剪纸、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项目为当地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埃方监理班纳表示,在刻苦钻研业务的同时,公司通过举办各类开放活动,让埃方员工更加了解中国,让当地民众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和友好。
除了“鲁班学院”“中国书架”等文化交流活动,中建埃及还经常举办向养老院、孤儿院送爱心以及绿色公益等活动,受到了当地员工的欢迎。
“不是每家外国公司都在埃及认真做公益,参与这样的活动令我感到开心、骄傲。”中建埃及行政管理助理迪米安娜·塔德罗斯表示,这些活动在增进两国人民情谊的同时,为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平台,树立了中国企业负责任的形象,
“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在两国交流中扮演了桥梁和使者的角色,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两国人民”。开罗“十月六日城”孤儿院负责人杜阿·萨利姆表示,中国企业的帮助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温暖,“我们会将这份关爱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