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进行时

中建三局:勇当建筑业智慧业务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期次:第903期    作者:■ 潘思名

“神经末梢”无处不在,建筑成为自主调控的“生命体”;“国内首个全域场景智慧园区平台”贴心服务,工作更温馨;作为“智造大脑”的中建三局工程指挥中心,让后方也能听得到枪炮声、有效实施指挥;“无人驾驶塔吊”国内首发,办公室里即可操控塔吊……

近年来,中建三局打造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系列产品,蝉联 4 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大领军企业”,获评中国建筑首个“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企业,为建筑业智慧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智慧建筑 让生活更美好

“36.5℃,正常。”在中建三局承建的高 392.5米中国华润大厦,刷脸完成登记、验码等,系统秒放行。

机智的门禁只是应用场景之一。依托中建三局智能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运维平台,大厦成为拥有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生命体”。

以“会思考的”灯光为例,“人体感应+可变色温”一年可省 2.3 万度电,还能模拟清晨温暖、午间明亮、傍晚柔和光线,与自然共生。从手机召唤电梯到语音控制设备,从分屏投影头脑风暴到无纸化会议,从云服务到互联网诊所……大厦还拥有众多“黑科技”。

据统计,中建三局实施了 592.5 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530 米的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475 米的武汉绿地中心等多个智慧超高层,让市民畅享高效便捷商务生活。

智慧不仅在工作里,也在生活中。

在武汉中建·星光城,无感人脸识别,1秒出入小区;智能安防系统与物管联网,遇突发自动报警;引入机器人“小蛮驴”,打通末端物流“肠梗阻”……

在深圳最大棚户区——罗湖二线插花地,部署40万个物联网终端,畅享“一键智能联动、一图全面呈现、一网全面感知、一脸走遍社区、一屏智享生活”新体验。

在承建的 32 个抗疫应急工程和 90 余个疫后补短板项目中,智慧医疗无处不在。如为 10 余天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量身打造智慧运维平台,链接 5 类 17个系统,实现远程会诊、“零接触”运维等。

“始终把服务国家战略、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表示,将紧扣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智慧赋能转型升级,持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多高品质智慧建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智慧园区 让用户更安心

中建三局投资运营的中建·大兴之星,AI 摄像头监看到车库坡道被占用,智瓴·智慧园区平台当即下单派人挪走车辆。更多智慧基因还渗透在细枝末节:一屏尽览人员、需求等,优化园区营商环境;自动感应绿植长势,精准派单养护;垃圾桶自动开关防火防臭,还会满溢报警……

这只是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全域场景智慧园区平台”——智瓴·智慧园区平台 133 个应用场景的代表,搭建“1+3+7”的智慧园区体系,经评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评2021年度中国智慧楼宇运营管理等级金级认证项目。

从园区安全来看,系统支持20万张人脸快速匹配身份,授权人员能 1 秒内刷脸进入,未授权人员则无法通行。纳入重点监控的人员和设备发生位移时,系统立即警告并即刻派单处置。此外,园区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大数据和 AI 算法能全程追溯。

除了足不出户,园区状态全知晓;还能以人为本,让用户体验更温暖。园区会议室、沙龙场地、运动场地等空间,储物柜、打印机、电脑等共享设施,通过“中建智慧星云”App一键预约即可使用。

此外,中建三局正全力打造武汉东湖高新区东湖科学岛智慧园区,完善城市精细治理的全域履盖,实现海量数据的共享协同和跨部门、跨区域共同应用,为其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贡献力量。

“智慧联结万物,拓展幸福空间!”展望未来,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琦表示,企业将勇当建筑业智慧业务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长”,打造系列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标杆示范智慧园区,切实提升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慧城市 让治理更精准

对贵阳清镇市民李红萍而言,乱停的车把路堵得水泄不通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受益于中建三局打造的国内示范性城市级智慧生态停车场——清镇城市停车场,利用市区“边角料”地块,增设 3 万个停车位;巧抓社区商圈“空档期”,盘活数万车位……实现停车场时空一张图、一键缴费充值、车位预约等,极大方便市民。

除了智慧交通,在中建三局“智造”的100 余个水务环保工程中,为确保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武汉大东湖深隧“百年免维护”,打造了全国首个智慧深隧管理平台,可“靶向定位”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项目已累计传输污水 2.3 亿吨,可填满 12.2 万个标准泳池,助力长江大保护。

智慧水务让城市“血脉畅通”,智慧管廊则让其从“面子”美到“里子”。在中建三局投资建设的超 500 公里管廊里,全国首批试点的十堰管廊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湖北首个智慧管廊运维平台,为管线装上“透视眼”。目前已获 30 项国家专利,有效解决“马路拉链”“空中蛛网”等“城市病”。

公共服务水平关乎老百姓的福祉。中建三局秉承“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理念,承建了数十个市民中心。在江西首个省市共建一站式市民服务中心——南昌市民中心,可轻松办理上千事项,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

“以‘使用者体验至简、运营者运营卓越、管理者管理高效、所有者业务增值’为愿景,持续为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中建三局智能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陈应介绍,已牵头发起智慧城市湖北生态联盟,还将与中国电子、华为等深度合作,提供建立在城市基础信息数字孪生 ClM 模型上的智慧城市全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