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进行时

匠心打造雪域高原新地标 西藏博物馆全新开馆

    期次:第922期    作者:■ 段京新、张宁致

西藏博物馆

盛世兴文,藏文于馆。7月8日,经过历时五年的改扩建,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一局承建的西藏博物馆以全新的姿态正式开馆,笑迎八方来宾。

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分为老馆和新馆两部分,改造完成的老馆变身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这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关于废奴运动的纪念馆。扩建后的新馆面积达5.8万平方米,外观、色彩与装饰纹样采取了与老馆一致的传统藏式风格。

连廊将老馆与新馆连接形成整体,建筑面积扩充为原来的5倍。项目是西藏唯一一座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包括陈列展示区、藏品保管区、公共服务区、文物保护研究区等,新设儿童体验馆、文创体验馆、4D影院、观景平台、茶坊等教育和服务设施。

“钢”:攻克西藏首例

超重、超长、超高的钢桁架安装

博物馆工程在中建一局项目建设者手中,创造了西藏自治区建筑领域多个“第一”——西藏自治区最大尺寸的金顶工程、最大尺寸的仿经幡金属门帘工程、最大量使用劲性钢结构的工程、最大量采用完全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工程、首例大跨度钢桁架、首例采光、自动开启式通风的金顶工程。

西藏博物馆门厅入口处采用两榀跨度为45米、49米的钢桁架,钢桁架高空吊装施工共计412吨,其中最大单榀重约95吨,系西藏首例超重、超长、超高的钢桁架安装。项目团队前后经历3次方案比选、2次专家论证会,通过深化设计、编码构件、BIM技术超前模拟双机抬吊,顺利完成高空吊装,并将误差控制在4毫米以内,达到了万分之一的精度。

“光”:高原阳光

转化为博物馆天然藏品

拉萨全年日照可达3000小时。西藏博物馆项目充分利用日光城可再生太阳能源,在屋面铺设3500平方米主动槽式太阳能集热板群,集热板采用弧形镜面,能根据光的方向自动转体。镜面随着太阳的角度、高度的变化会自动捕捉到太阳的正面光线,让太阳能的集热板最大化接收太阳能,集热效率达70%至75%,打造西藏首个利用槽式太阳能作为集中供暖形式的项目。

36米高的金顶大厅是西藏地区最大跨度的金顶。1100块玻璃引入自然光,实现冬季最大光线射入,可以让更多阳光进入大厅内部。此外,电动天窗利用热压差促进馆内空气流动,形成“会呼吸的大厅”。

“藏”:匠心打造

高原城市会客厅

西藏博物馆极具鲜明藏式风格,共采用藏式元素300余种、藏式造型145个、藏式纹样200余种,分布在西藏博物馆的檐口、门柱、斗拱、天花、柱角等部位。

项目团队利用“BIM+三维扫描”技术,提取老馆彩绘色彩11种、纹样125种,对老馆彩绘进行修复,对新馆彩绘进行元素重构。经32名唐卡画师不断努力,共绘制壁画总面积达2400平方米。目前,西藏博物馆设有基本陈列展“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和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展出文物近2700件(套),其中600多件(套)是首次展出。新馆馆藏文物5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近4万件(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一眼千年,传承高原历史;穿越时空,感受雪域文化。中建集团匠心打造精神家园、文化绿洲、知识殿堂、城市客厅、文明窗口,助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壮丽篇章。


扫码关注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