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工程典型案例

    期次:第945期   

中国海外大厦项目

 

中国海外大厦是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新总部,通过建筑本体节能和高效能源利用11项专项设计,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占比23.9%,高效能源利用占比59.6%,可再生能源占比16.5%,实现了建筑综合节能率61%,本体节能率59%,可再生能源12%,建筑本体节能减碳已经达到现有技术最高水平。项目主要采用碳排放系数的核算方法,近零能耗建筑能耗达到38.1kWh/m2,碳排放量下降到17.2kgCO?/m2·a,相对于基准建筑年度节约用电364.4万kWh,减少碳排放量1642.3吨,减碳率61%。

中建国际(苏州)总部项目

 

中建国际(苏州)总部项目位于苏州市,利用屋面与立面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以及热泵技术降低建筑电耗、减少间接及直接碳排放。其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现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限值要求均提升20%,冷热源机组、水泵与风机、变压器、照明灯具等机电设备均选用现行能效标准的一级能效产品或满足节能评价值要求的高效设备,此外项目预制率达到45.3%,并创新性地应用低碳施工技术,可大幅降低建材损耗及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

中建三局一公司总部大楼项目

 

中建三局一公司总部大楼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采用高性能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高效空调系统和最大比例的绿色建材、全电气化设计、固碳混凝土技术、光伏一体化临建、可变空间装配式装修等减碳措施,共计45项低碳建筑技术,其中引领技术11项,示范技术34项;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0%以上;相较于基准建筑,项目运营建筑本体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减少30kgCO?/m2·a以上,年减排总量约2280吨二氧化碳。

中建西南院第二办公区低碳改造工程项目

 

中建西南院第二办公区低碳改造工程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通过建筑的供暖机组燃气能源替代、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空调系统优化、变电系统优化、BIPV系统搭建、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搭建、垂直交通系统优化、空间品质提升等措施,使用低碳节能新技术20余项,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100余吨,改造后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指标降至36kgCO?/m2·a,低于全国公建平均碳排放指标41%。

内蒙古中海河山大观项目

 

内蒙古中海河山大观项目根据超低能耗技术特点,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将外墙保温、气密性处理、冷热桥处理及能源供应方式等技术相结合;取消市政采暖,采用新风冷热源一体机,并配备电辅热进行采暖;采用带有高效热回收系统的新风冷热源一体机,集合新风、制热、制冷、净化等功能为一体;在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经计算,中海河山大观项目年供暖节能量约460万kWh,年供暖能耗费用可节约260万元。运行阶段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72.89kg/m2,与严寒地区现行居住建筑75节能标准相比,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450.57吨,年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1247.43吨,预计到2060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4.7万吨。

庄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庄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步云山乡和桂云花乡境内。初步测算,庄河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000MW,进入辽宁电网运行可以替代燃煤火电1047MW,每年节约煤耗约13.4万吨。由于改善了火电机组运行条件,消纳利用了用电低谷时段火电厂生产的“垃圾电”,减少总煤耗,减少电力系统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每年可减少一氧化硫排放6227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767吨、减少碳氢化物排放5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4.3万吨、减少飞灰10万吨。

本版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科技与设计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