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选赴香港拜会香港中联办主任郑雁雄
出席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并调研中海集团

    期次:第954期   




本报讯 (通讯员企文、钟海)3 月 16日至18日,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赴香港拜会香港中联办主任郑雁雄,出席“中国建筑国际集团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调研中海集团生产经营情况,见证中海集团与中建四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以及中国建筑绿色建造工程研究中心(健康人居建筑)科创平台揭牌,并调研在港重点项目。中建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周勇参加活动。

郑雁雄对郑学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充分肯定了中建集团长期以来在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和推动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郑雁雄表示,当前,香港中联办正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惠港政策,全力为香港服务。希望中建集团在香港由治及兴的历史新阶段继续担当作为,为香港增强发展动能、排解民生忧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郑学选感谢香港中联办长期以来给予中建集团的指导和帮助,介绍了集团的发展历程、经营优势和在港业务情况。郑学选表示,中建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深耕香港、服务香港,全力做好在港生产经营,更好地服务香港“八大中心”建设,全力支持香港发挥独特地位和优势,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为香港由治及兴注入更多“兴”的动能,助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在“中国建筑国际集团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上,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出席仪式并致辞,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尹宗华参加仪式。

郑学选代表中建集团向香港特区政府、香港中联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向陈湘生院士工作站的成立表示祝贺。郑学选表示,中建集团坚决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服务香港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旗下中海集团40 多年来扎根香港,得到特区政府和香港各界的大力支持,已融入香港发展的方方面面。陈湘生院士工作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香港建立的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也是集团服务香港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集团将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跟踪管理服务,建立配套考核评价制度,着力把院士工作站打造成为集团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郑学选表示,当前,香港正在全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届特区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开创性的施政举措,必将推动香港成为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建集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香港工作决策部署,精准对接香港特区政府的发展需求,在香港中联办指导下,深耕香港、服务香港,为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作出更大贡献。在中海集团调研会上,郑学选听取了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的汇报。郑学选指出,近年来,中海坚决落实集团党组决策部署,聚焦“一创五强”战略目标,扎根香港、依托内地、面向世界,勇担使命、奋力拼搏,一直是集团发展的重要支柱、市场化改革的先锋、海外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的主力军,是集团重要的骨干企业。就更好推动中海集团高质量发展,郑学选强调,一是保持定力,谋划企业长远发展。要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变化,继续苦练内功、巩固比较优势,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和品牌影响力。二是利润为先,为集团稳增长目标作出应有贡献。地产业务要围绕提高去化率优化全链条经营策略,承建业务要重点加大投资回款力度,物管业务要积极向城市运营领域布局。三是深耕港澳,大力落实海外高质量发展战略。要继续当好港澳市场的央企模范,努力获取更多重大项目,积极稳健拓展英联邦和葡语国家的市场,把握香港招揽全球人才的优势机遇,积极招纳贤才。四是改革创新,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要对标国际化的同行优秀企业,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两个领域,着力拓展新领域、新赛道。五是担当责任,服务“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要坚决扛起央企使命责任,积极开展特色公益活动,弘扬爱国爱港正能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在中海集团总部,郑学选出席中海集团与中建四局《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双方约定,将秉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原则,通过人才交流学习、业务协同合作、科技研发互动等方式,积极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范围、扩大合作成效,致力推动双方实现互惠双赢。郑学选强调,这是集团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希望中海和四局发挥各自优势,一起协同发展,强管理、强金融、强生产,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郑学选、周勇与中海集团负责人共同为中国建筑绿色建造工程研究中心(健康人居建筑)科创平台揭牌。郑学选表示,希望中海集团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深度聚焦健康人居建筑设计、施工、运维、数字化管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大自主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力度,形成中国建筑在健康人居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依托科创平台早出成果、多出成果,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平台建设。

在港期间,郑学选一行拜会了信和集团主席黄志祥,实地调研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维港一号、启德社区隔离治疗设施、将军澳中医医院、将军澳海水化淡厂等项目建设运维情况,听取项目履约、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等工作汇报,强调要严把施工质量,实现高品质交付,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推动技术研发运用,积极做强做优做大在港业务。

股份公司副三总师,集团办公室(党组办公室)、企业策划与管理部、金融部、海外部、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中海集团、中建四局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

又讯(新华社记者梁旭、陆芸)中国建筑国际集团院士工作站 17 日在香港揭牌,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香港建立的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与地下工程、特殊岩土工程专家陈湘生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将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成为科研成果转化输出平台、科技创新双向交流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提升香港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交通一体化是头等大事。目前交通领域仍然存在制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满足民生需求的障碍。”陈湘生院士表示,首先要从物理意义上把时空缩短,尽可能地实现基础设施连接一体化,让深港两地能够快速互动,使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畅通,从而促进互相理解,形成文化认同。解决民生需求是此次开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核心工作之一。陈湘生院士说:“希望能够用我们已经取得的在地下空间、隧道工程、环境治理、土壤修复、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先进经验、管理模式和成套的技术标准,支持香港环境向好、交通向好、民生向好,帮助香港突破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

“大规模基建时代已经过去,土木工程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作为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土木工程要向何处发展,是陈湘生院士一直以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谈到在智能建造方面所做的努力,他介绍说:“我们联合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正在进行 BIM(建筑信息模型)建筑物信息化工作,从材料到结构,再到最后建成的产品,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他表示,希望借助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一平台,在清洁能源、土地修复、无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人与环境的协同发展等方面,向香港同行学习,与香港及国际相关高校、企业加强交流合作。

“凝聚全球科技力量,支持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走向智能化、智慧化、自动化,同时也支持香港技术的发展进步,使粤港澳大湾区真正实现交通一体化、信息流一体化、人员互动一体化。这是非常难的,但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陈湘生院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