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云顶高原Grandhill Plot5项目效果图
在海拔 1860 米以上的马来西亚半岛蒂迪旺沙山脉深处,一群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的中建二局海外建设者们正奋战在马来西亚云顶高原 Grandhill Plot5项目工地上。自项目开工至今,团队一路披荆斩棘,突破重重险阻,仅用时 3 个月便迎来了长 1000 米盘山道路的正式通车。
马来西亚云顶高原 Grandhill Plot5项目坐落在马来西亚国宝级旅游胜地“云顶高原”半山区域,建筑面积 18.5 万平方米,由地上 7层裙楼和两栋高达 246米、57 层的超高层住宅组成。建设内容包含盘山道路、多层地上车库、户外恒温泳池、多功能健身房、人文景观花园、大型观景台、儿童游乐室、户外烧烤区、超高层住宅等业态设施,是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避暑、人文自然于一体的马来西亚顶级住宅综合体。
丛林探险 建证跨国友谊
在山中建造超高层住宅,绝非易事。除了要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完成建设内容外,还有更多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在项目入场道路的设计阶段,团队就开始面临重重挑战。项目所在地是与主道路垂直高差近 100 米未开发的原始森林高地,由于道路需满足大型货车的运输要求,因此道路的坡度要保证在8%到 12%的范围内。而山体大多是硬度高达 150 兆帕的花岗岩,开凿难度大、费时长,而要避开花岗岩开凿,首先就要挑选一条合适的路径。
技术部决定深入丛林中实地考察,并运用无人机航拍勘查。但云顶高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不仅海拔高,还具有降雨量大、湿气重、雾多、能见度低等特点,实施起来可谓难上加难。
2022 年 2 月的一天,项目总工李密和马来籍工程师阿米尔第一次进入项目所在地森林中考察,他们刚踏入时还晴空万里,但爬至半山处时,山里开始起雾,空气变得潮湿,岩石也逐渐湿滑。在行进过程中,李密一不留神脚下打滑,摔了一跤。阿米尔见状赶紧扶起他坐到一旁的岩石上,对他说道:“李工你先休息一下,我到附近去看看。”说罢,起身便进入了茂密的丛林中。
这时,森林里传来鸟类、野猴子等动物混杂的叫声,让李密感到一阵恐慌。随后便听见阿米尔也大叫了几声。这看似调皮的举动驱散了李密心中的恐慌。过了几分钟,阿米尔手里拿着一根光溜的粗树枝走出来递给李密,说道:“这是我给你做的拐杖,虽然简易了些,但也能发挥一些作用。”说罢,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有了这次经历,技术部开始组织团队学习户外探险和野外求生的专业知识,成员们不仅收获了新技能也增进了中马员工彼此间的感情。
优化设计 让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由于山上树木多、雾气大,因此无人机在使用时信号很弱,项目的“95”后员工张涛在一次使用无人机勘查时,飞行在项目上空的无人机突然与手机信号断联,无人机从高空坠了下来。这次失败的经历并没让张涛气馁,闲暇之余,他积极在网上搜寻操纵无人机的专业课程,通过不断的试错,最终摸索出一套在山区的飞行“秘笈”。
经过工程师的缜密计算、数次实地丛林探险,以及反复模拟实验,一条最优路径终于被大家摸索出来。但在“开路”过程中,还有一道难题有待攻克,那便是环境保护。
项目所处地域环境资源丰富,“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我们建设的初衷。”在每次项目例会上,项目经理佘云格都会向大家反复强调。
为此,项目专门在道路设计上增加了对环境保护的考量,在 1 千米道路上设置了4座沉淀池和2座水坝,充分利用地势和水量的变化,调节水资源质量,使流出项目的水依然清澈如初。
为落实工程局绿色施工管理要求,项目还特别聘请马来西亚当地的持证环境咨询官,专项提供项目前期调查服务,全盘掌控生态情况,开展现场勘察,形成“边调查、边诊断、边施工、边验证”的绿色环保管理推进机制,制定绿色施工方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团队采用防尘网覆盖裸露土壤,施工结束后,还会第一时间播种草籽和栽种小灌木,进行全方位复绿,大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克难而上 攻坚奋进保履约
在施工过程中,团队面临着马来政府疫情形势严峻、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等多重压力。为此,项目以“日”为单位制定施工计划,每天分早、晚定时召开协调会议,总结当日施工情况,及时解决各标段存在的问题,并加大人员和设备的投入,将总长度 1 公里的进场道路划分为五大施工段,安排 11 台大型挖机、5台压路机、5台反铲推机实施平行作业。
此外,云顶高原每周至少下三场暴雨,道路两旁容易存在滑坡、泥石流等不安全因素,针对当地气候的变化情况,项目又根据各路段实际,采用泥浆护壁、钢板桩、种植覆土等多种方式,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在项目建设的两年多时间里,项目部将 100 多名当地居民培养成了专业的技术及行政管理人员,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增强了当地居民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如今,项目团队仍在奋进冲刺,期待着一年之后,这座魅力新坐标的惊艳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