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汉水明珠,诗画鱼梁;绝美绿地,都市桃园。4 月 29 日,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三局投资、建设、运营的襄阳最大城市中央生态公园——襄阳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一期正式开园。公园位于襄阳“城市绿心”鱼梁洲中心,包括汉水文化珠链区、绿色生态保育区、生态体验游赏区及内环次干道,致力打造成为城市生态绿心、汉水文化展示核心区、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此次开园的公园一期汉水文化珠链区,面积 93 公顷,包括楚泽园、辞赋园、梦觉园、大风园、春晓园、汉晋园六大主题园区。
匠心披绿“江中沙洲”蝶变生态公园
鱼梁洲地处襄阳市中心区域,是汉江与唐白河泥沙共同淤积而形成的江心沙洲,四周分别与襄城、樊城、襄州和东津新区隔江相望,是襄阳城市“山水江洲城”有机共生空间格局的中心,也是襄阳市区“一洲三山、一江两河”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曾经,鱼梁洲是“江中荒洲”,土壤贫瘠、树木稀疏。“一座公园建设史就是一部治沙史”,中建三局三公司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项目总工程师魏巍说道,“大家以为,种树不就是刨个坑、栽棵苗,能有多难?然而,整个鱼梁洲都是由泥沙淤积形成的,这里的沙比河砂还要细,堪比沙漠,但又有一定的含泥量,杂质也多,完全不适宜植物生长。这样的土壤条件如何改良,并无先例。”
2017 年开始,中建三局三公司、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组成的试验团队,顶风冒沙开辟出近2000平方米的试验地。试验开展了 1 年,本该冒出新芽的树苗,七八成都蔫头耷脑成了“柴火棍”。“樟树还勉强能种,杜英树就完全不适合,银杏、水杉等景观树都一一试种了。”这种酸楚和心痛,项目园林工程师熊辉记忆犹新。
面对难关,试验团队下定决心:江心岛,非得绿起来!试验团队吃住在岛上,调配不同土壤比例,试种不同树种,向当地的植物专家、农民请教,一干就是近 3 年。最终,总结出了性价比最高的“一份沙土、一份肥、四份外地客土”的土壤改良比例。改良后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 97%。沙丘终于变得温柔起来,生态公园绿洲也开始一天天长大。
“沙土带来的还有水土流失问题。”项目经理安应黔介绍,“为了护土护坡,公园内边坡护岸采用垂直驳岸、缓坡驳岸和杉木桩驳岸等,部分水土流失重点地区采用土工布、黏土、碎石过滤层,再加上杉木桩或水泥桩多重加固。”
为保护生态,公园建设中全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仅采用洲上环保企业生产的有机碳土以及外地运来的菌棒作为生态肥。公园一期累计运来客土约 79 万立方米,改良土壤面积约 135 万平方米,相当于改出了189个标准足球场,栽植地被植物近2万棵。
科技兴绿 因地制宜扮靓城市颜值
城市因绿而美,为打造绝美绿地,让市民尽享生态福祉,建设团队根据土壤、气候、光照、民众偏好等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确定“土壤+苗木”的最佳组合,研究出定量、定序、定频次的培育技术,完成了200余种、1.2 万余株乔木的种植。六大园区精选琵琶、柿子、樱桃、李子等20余种果树,一年四季硕果累累,成为各类昆虫、鸟类的安居乐园。此外,建设团队精心改造地形水系,沿水系架起 16 座各有特色的桥梁,沿途设置大大小小的花境,采取微地形堆坡、花草间种等景观打造手法,实现四季常青、一步一景。
建设团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综合运用先进技术、新型建造工艺、建筑新材料,降低产品再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的能量消耗,打造更加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公园。园中最大的景观驿站采用钛锌板屋面,该材料在空气中不断形成钝化保护层,自我修复表面刮痕,使用寿命长。天然的浅灰色具有特殊光泽,与人工涂装颜色相比,质感自然,若干年均可保持美观。公园建材多采用生态环保或回收材料,园路铺装大量使用回收的磨盘、青瓦、枕木等,变废为宝,打造生态无废园林。临岸水榭屋顶采用茅草设计,吊顶及外墙采用竹子装饰,古朴自然,与周边景色和谐融为一体。
源于自然,出于匠心。如今,完工的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流水潺潺,绿意盎然,一处处优美的园林景观成为襄阳形象气质的“点睛之笔”。
同享绿洲 品质运营拓展幸福空间
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踏雪。漫步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满目皆绿,一步一景,一幅生态人文画卷徐徐展开,源于自然,出于匠心,六大文化主题园区串联形成整个汉水文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六大文化主题园区串联形成整个汉水文化链:楚泽园设置了服务驿站、鹿苑、沙洲湿地、渔歌码头等特色景点,通过丰富的植被高差变化和空间转换,展现荆楚文化的延续与传承;辞赋园以汉风为基调,通过小盆景与“楚辞”“汉赋”相融,形成一园一诗景观;大风园取自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通过栽植三角枫、中国红枫、羽毛枫等,打造壮丽的林相景观;徜徉在唐诗般浪漫的春晓园,有梅花、樱花、桃花;在汉晋园,除了风格独特的四合院驿站外,还有松、竹、梅,彰显汉晋隐士文化……
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项目以“生态之心,诗意鱼梁”为引,遵循“堆丘、理水、造园、植林”设计理念,在汉水文化珠链区开挖 6公里人工水系,沿水系规划 16座桥梁,为市民开展亲水活动提供充足场地。一条水系迂回曲折,两岸树木郁郁葱葱,天朗、水清、岸绿、花香。设计高低起伏的堆丘造型,营造特色草木环境点缀精美文化休闲驿站,建材多采用生态环保或回收材料,尽量减少人工痕迹,把更多自然生态还给市民。
共襄盛举,同享绿洲。公园的投运为襄阳市民奉献了一处集水土保持、空气净化、亲水游憩、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型城市生态公园,成为当地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度假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