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铁水奔流”“利旧改造”再到“一起向未来”“产业集聚地”,中建装饰以 8年深耕坚守助力百年首钢完成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场”的焕新蝶变,成为中国建筑助力北京城市更新和产业转换的高分答卷。
俯瞰改造后的首钢园区
从首钢园新厂东门广场进入,在空中步道上远眺,山、水、冬奥遗产、工业遗存交相辉映,一幅山水与人文融合、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织的独特画卷跃然于眼前。
时间回溯至 2003 年,为支持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申办,首钢从北京城西的石景山搬迁至渤海之滨的曹妃甸,停产后的“大本营”成为一条留存大量原始厂房、设备的“工业锈带”;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市获得 2022 年冬奥会举办权,系列冬奥工程落户首钢,沉寂许久的百年老厂迎来转型升级机遇。
工业旧址华丽转身
“老首钢厂搬走以后,这边就是一大片工业废墟,没事儿的话,我们都不会往这边儿跑。”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阿西这样形容改造前的首钢园。
城市更新不搞“大拆大建”,如何在尊重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废旧厂房、废弃设备加以利用?肩负着助力冬奥盛会的责任使命,中建装饰项目团队迅速组建攻坚小组,对国内外工业遗址改造案例展开深入调研,最终确定采用“新旧织补”的工业遗存改造理念,通过“忠实保留”和“谨慎加建”,助力百年首钢园开启焕新蝶变之旅。
以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为例,该区域由西十筒仓改造而来,被称为“旧瓶装新酒”的典型。筒仓外墙雕刻着大大小小的镂空圆孔,便于采光的同时保持混凝土工业建筑的本色;内装区域则在保留原有结构和框架的基础上,使用碳纤维、钢板和阻尼抗震撑等手段对原有主体结构加固以适应新的功能需求,同时选用穿孔吸音的木饰面板,保障隔音和美观需求,达到绿色建筑星级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材“摇身一变”,成为铺设园区步道的地砖,步道穿插有序,将改造后的建筑与园区风景衔接起来,冷却塔遗址、滑雪大跳台、群明湖、香格里拉酒店融合一景,助力工业废址完成华丽转身。
昔日炉火变为“人间烟火”
北京冬奥会期间,伴随着首钢滑雪大跳台谷爱凌和苏翊鸣的登顶时刻,首钢园区的焕新蝶变也呈现在全世界眼前。在后奥运时代,有着“工业迪士尼”之称的首钢园继续向全世界敞开怀抱,邀请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感受“中国式浪漫”。
“北京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是一个值得讲给全世界的故事!”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传播总监迈克尔·多雷尔表达了对首钢园转型的赞赏。
曾经吸引冬奥组委入驻的西十筒仓如今转型成为兼顾办公会议、商业街区、艺术展示空间的活力社区;由发电厂和冷却塔蝶变而来首钢香格里拉酒店,大量的绿色植物与厚重的工业遗存并存,营造出全新的休闲体验;曾经燃起熊熊炉火的三号高炉化身博物馆、秀场、展示厅等功能叠加的文创综合体,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明星打卡点……
“这地儿的变化是真大!看着‘旧’,实则‘新’。顺着园区步道来一场‘citywalk’,内外风景尽收眼底,养眼、养心,更养精气神儿!”阿西常常和家人一起到首钢园遛弯儿,直言在家门口就能同时享受城市的便捷繁华和山水景色的宁静优美。
现如今,首钢大桥车水马龙,群明湖畔游人如织,首钢园区形成集餐饮、酒店、零售、展览、体验等多元一体的特色消费生态。据统计,自 2020 年 5 月园区向社会开放以来,累计入园客流量超 2200 万人次。“昔日炉火”正演变为如今的“人间烟火”,尽显激情与活力。
百年遗存玩转跨界
当前,这座百年遗址依旧酝酿着“新生”,将多元化产业置换与设计改造工业遗存同步推进,形成“体育+”“科技+”等跨界业态,聚力打造北京高精尖产业新平台、新地标。
2024 年 9 月 26 日 —10 月 6 日 ,2024WTT 中国大满贯在中建装饰参与改造的“四块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冬训中心举行,通过“冰乒转换”实现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四块冰”冬训中心由老厂房的精煤车间和职工宿舍改造而来。据项目执行经理孙茂介绍,为实现训练场馆与比赛场馆的“零差异感”,项目团队针对冰雪运动特点和比赛训练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采用巴洛特钢板幕墙形式,以真空保温板、应用混凝土板的装配式思路指导施工,既实现了小空间建筑的节能需求,又便于远期场馆的功能转换,破解奥运场馆寿命短的世界性难题。
而与此同时,中国科幻大会的举办地——三高炉成为首钢最具特色的展览展示中心,被赋予全新的历史使命。为了保留高炉表面留下的斑驳锈迹,项目团队可谓煞费苦心,协同研发团队开发应用名为“高性能耐候透明涂层”的新型材料,最大程度上维持其“素颜”的工业之美。
如今的首钢园,已形成“山-水-工业遗存”特色景观体系,跻身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8 年深耕坚守,中建装饰助力百年首钢完成焕新蝶变,奏响“一起向未来”的“冰与火”之歌。
改造前的首钢园精煤车间(左)和精煤车间改造而成的“四块冰”冬训中心(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