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强房建首位优势

呈现仰韶文化盛宴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

    期次:第1032期    作者:作者:品萱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鸟瞰图

黄河文化主题墙


近日,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一局承建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作为国内首个全景式呈现仰韶文化的专题型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以30余处遗址精华齐聚、70%文物首秀、5000年文明原脉构建仰韶文化盛宴。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南省重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展陈区、服务大厅、业务科研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等。该博物馆系统陈列1600余件精品文物,聚焦中国大河文明,再深入展现仰韶文化的全貌及大河村遗址的丰富内涵,全方位勾勒出距今7000至5000多年前的绚烂文明图景。

下沉建筑 还原考古现场

项目以“仰韶标尺·文明曙光”为设计理念,首次从“大河文明”视角解读仰韶文化的完整体系,以“整体下沉,引入景观融合环境”为设计准则,采用矩形平面建筑,屋顶设计和地平面齐平交融,“下沉”建筑层高超过8米,突出地面部分不超过1.5米高,让建筑如破土而出的考古现场般自然生长,将观赏视野最大限度归还天地景观。

项目通过采用双区恒温恒湿防护体系,实现精准控制博物馆藏的温度、湿度,让展厅内夏季恒温26℃、湿度55%,冬季恒温18℃、湿度35%,为文物提供稳定的“栖息”环境,以现代科技守护文物珍品。

由于博物馆采用“整体下沉”设计,项目尤其要注重疏解建筑外墙土方压力和防洪排涝,团队以现代科技打造高标准建筑“城墙”,临水区域为垂直式空腔双挡墙,洪涝天气可作为储水器蓄洪防涝,临土区域挡墙则在双墙设计的基础上将墙体进行15度倾斜,与主墙构成一个三角形,缓解土方压力,确保“城墙”稳定,让文物在“金钟罩”中安然无虞。

模拟九曲地貌 “重现”仰韶文化

地理文化主题墙以“立体拼图”形式绘就黄河流域的恢宏史诗。墙面采用分片加工、模块拼装工艺,按色域量身定制装饰材料,分层抹装出9种地貌色调,最薄处仅15毫米,最厚达60毫米,精准再现黄河从发源地至入海的“九曲回环”之势。黄河文化艺术墙则让游客了解观象授时、旱作农业、河图洛书等中华传统文化符号。

项目设置4面总计180余米的水幕墙,水流自8米高的墙顶倾泻而下,打造室外陆上水幕奇观。水流经滤水碎石溅起晶莹水花,既呼应黄河奔涌之势,又为庄重的建筑注入灵动生机。团队通过40余次实体模型试验,精准调控水量与流态,克服大跨度悬挑结构难题,最终实现水幕与地层纹样的无缝结合,模拟还原仰韶时期的湿润气候。

数智科技 沉浸体验

项目通过构建“展览展示+数智体验+沉浸研学”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数智还原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场景,全景式呈现仰韶文化的考古成果与文明脉络,更通过三维交互、沉浸式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打破时空壁垒,让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可触摸、可参与、可感知。

扫码阅读更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