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强基建支柱优势

从荒岸水库到城市绿芯
“还库于民”打造韧性公园

    期次:第1039期    作者:作者:刘斌

近日,中建八局承建的深圳罗湖金湖公园开园,这座曾经只承担单一调蓄功能的荒岸水库,如今已悄然转变为生态融合、共治共享的“城市绿芯”,为鹏城生态廊道建设注入全新活力。

作为践行广东省“万里碧道”总体规划的重要落子,深圳罗湖区“一带两廊三珠”碧道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罗湖金湖公园则是“两廊”建设中“还库于民”的典型项目。

生态修复

从单一水库到韧性公园

项目占地面积10.61万平方米,水库碧道全长约2.17公里,涵盖水库清淤、边坡整治、坍塌驳岸重建、新建环湖碧道和潜流湿地等,通过环境质量提升与自然生态修复,打造自然和谐的滨水景观。

改造前的金湖水库存在库底淤积、局部驳岸坍塌、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项目作为罗湖区首个“库改”公园,为了在不影响核心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修复与公共空间活化,项目以“构建韧性生态基底的活力都市绿芯”为核心目标,通过驳岸修复、重建泄洪出水口等举措,确保水岸安全稳固。同步实施大规模清淤工程,采用“逐区施工、分段验收”模式,减少单次作业对水库排水的影响,通过水位调控让曾经干涸的湖区重现超3万平方米清澈稳定的生态水面。

项目北靠银湖山,南邻笔架山,这两处深圳重要的生态调蓄公园原本被北环大道、金湖水库所隔离,无法形成有效的生态功能互动。项目通过生态改造将金湖水库变成一条连接银湖山和笔架山的生态链,在此处打通了“青绿蓝相连、山水城相融”的生态格局。

城市方舟

鸟语花香的罗湖“绿芯”

公园设计以“城市方舟”为核心理念,精心构建“湖库-涨落带水岸-森林”三大生态层。在水岸区域,以“低干预”设计理念,构建自然缓坡并分级配置植被,让驳岸自然起伏与山体植被相接。在浅滩区域,构建岛群湿地,打造水草丰茂、芦苇摇曳的生态环境,与周边林木共同搭建鸟类栖息廊道。

围绕1.4公里生态环湖道路,打造“堤、水、花、丘”四大生境体系及秋色长廊、丰草水岸、岛群湿地等五个主题区,将有限空间转化为层次丰富的生态剧场,栽植各色花卉苗木60余种共3100余株,形成涵养水源、固土护坡、季相分明的生态基底,显著提升区域生态多样性。

金湖碧道

移步易景的休闲空间

近年来,群众对“慢生活”的需求愈加明显。项目新建6处便捷出入口,无缝衔接周边社区、街道,将公园融入群众“15分钟美好生活圈”。道路采用柔和的低照度LED暖光系统,节能40%的同时还能提升夜间出行的安全度。

项目以湖体为核心,打造“步行碧道”系统,建设探湖平台、沿湖步道、水上栈道、儿童区、音乐喷泉等分区。春季,湖畔化身紫荆花海;深秋,步道变为金色长廊。

滨湖栈桥长廊打造四季流转的水上剧场,湿地花阶平台提供亲水嬉戏的N种体验,在这些场景中引导游客融入自然、探索自然。

项目环湖步道共计2000余米,途径陡峭山坡与强风化岩带,项目针对不同地质量身定制施工方案,严格平衡道路坡度与步行舒适度,在局部陡峭段增设挡土墙、支护桩与生态护坡,保障道路周边结构稳固、环境安全。

扫码阅读更多报道